红四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成立于1931年1月配资炒股公司,由原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并而成,最初由许继慎担任军长,后由旷继勋和徐向前接任。成立不久,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合并成为红四方面军,在鄂豫皖地区具有重要地位,成为四方面军中的核心力量。 红四军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,曾与敌军激战,是四方面军的主力之一。王宏坤、陈再道和许世友曾担任红四军军长。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,徐向前带领所属军队渡黄河与马家军作战,红四军和红三十一军则留守陕北。
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,红四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。红四军、红三十一军与其他陕北部队合编为八路军129师,刘伯承担任师长,徐向前为副师长。129师下辖385旅(原红四军)和386旅(原红三十一军)。386旅因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,获得了“专打386旅”的敌军口号,声誉远扬。 然而,385旅的名气较小,原因有多方面。首先,385旅的领导班子较弱。385旅的军政主官包括王宏坤(旅长)、王维舟(副旅长)、耿飚(参谋长)和苏精诚(政治部主任),而386旅的领导班子更为强大,如陈赓、陈再道、李聚奎和王新亭等都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。再者,385旅在抗日战场上的作战规模较小,部分部队留守后方,只由少数部队参与前线作战,导致其表现不如386旅。 此外,385旅还面临兵员减少和战斗力不足的问题。在百丈关决战后,红四军遭受重大损失,并未得到及时补充。尽管新兵勇敢,但与老兵相比,战斗力有所差距。最终,这些因素导致了385旅名气不如386旅,但它依然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。 总体来说,红四军和其后改编的385旅,虽然在名气上不及386旅,但同样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,值得历史的铭记。 发布于:天津市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